原创 老干部在阿联酋 LGB出海中东 2024年07月20日 01:09

今天偶然看到这个内容,突然想起了,前段时间归国一个月,去了一趟医院,有很强的一些感受,都还没写下来。

是个什么感受?一言以蔽之,就是强烈的社会主义感受,这个感受原先一直在国内生活没有太多强烈的感觉,但是在迪拜这样一个没社会主义的地方待了一年,再回国就特别明显,在医院这里体现蛮多的。

在迪拜这一年,去过几家不同的医院,都是医疗保险覆盖,能有个七八成。无论是街边洗牙的小诊所,还是稍微大型一点的公立医院、私营医院,还有社区的医疗中心,都是很干净整洁,看病的体验井然有序,看病的医生和负责身体检查、录入信息的护士都各司其职,体验下来都非常愉快。如果需要特定治疗,医生会提供一些纸质资料帮助了解。这或许并不是因为发展阶段、收入水平的不同,因为社区医院、公立医院和街边小诊所都是面向迪拜所有人,而迪拜大多数人都还是普通薪资的白领和工人,收入也就折合人民币几千上万块,跟国内北京这类的大城市的水平差不多。

回国的这个月,去了北京东单附近的一家老医院,有一门科室全国领先。临走前的头两天才想着看医生,按照正常的流程,应该是不可能看上的。但是淘宝有渠道,就搞到了第二天的专家号,这也算社会主义特色,不然在迪拜这种地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能做到这么快的预约,正常情况下想要选个心仪的医院和医生,都要排个一两周很常见。医院的建筑和设施是都挺老的,在一些不太明显的区域,有着明显的老旧破败,很难想象是在一家全国领先的医院;医院走廊的座椅上都坐满了人,进入医生的问诊房间,房间很大,里面也同时有好几伙人,还有些已经损坏的桌子,并没有太多设施。给人的感觉,这不像是一个长期经营良好的医院,反倒像是一个临时拼凑起来的战时医院。看病的体验,效果上很依赖于医生的专业,但是服务其实就不要期待多少了。排在前面的是一对老人家,医生一开始还能有点耐心说一遍,老人家们没理解又要说一遍,医生自然就失去耐心了,这么高的负荷下也实属正常。

想起之前外派在第三世界,也去过几次医院,感受其实也都还好,跟迪拜的差不多,这是为什么?当然待久了或多或少也就都习惯了,感受也都不明显了,但这是正常、能长久的吗?

#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