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行:时代与人生的缩影
2025年10月20日,我踏上了从迪拜飞美国的航班,这是这辈子第三次来美国,不知道会不会是最后一次。一个原因是20多小时的航班,价格或许可接受,但却是让身体饱受煎熬。另一个原因是,这一次来美国也是用的2017年办的签证,时过境迁,未来是否还能办下来美国签证真不好说。
这几次来美国,既是时代的缩影,也是人生的缩影。2013年,大学读到大三,来美国查尔斯顿学院交换,待了一个学期,四个多月的时间。期间游历了西海岸和东海岸,在纽约待了半个月时间,每天暴走把膝盖都弄伤了,今年查出软骨已经有中等程度的磨损。2017年,工作了两年时间,手上有了点积蓄,另外因为从事的是外派工作,也有比较长的假期,于是飞去波士顿找了当时一起去查尔斯顿学院交换的同学。相比第一次去美国的贪婪地游玩,那一次更多地把节奏放下来,只在波士顿周边转了转,然后就离开去欧洲继续找同学了。那时对未来充满希望,甚至一度认为美国将是一个说来就来的地方。
转眼8年过去了,到了2025年。这几年时间,不论是时代还是个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代的变化不便细说,个人方面,在越来越意识到第一份工作的不持续性后,在2020年跑去读了书,后来在北京尝试了商业咨询、健身、心理、出海等多个方向,到了迪拜后先从事地产,后来转向现在的投资和交易,也是终于明确了此生要从事的事。这次到美国,一是为了后续转往阿根廷,也就是此行的最终目的地,二是趁签证到期前,最后一次来美国。
这次美国之行主要在两个地方停留:一个在纽约,一个是在肯塔基州的一个叫做Bowling Green的小镇。从经济的角度,这两个地方可以视为美国最富裕的地方和美国最穷的地方的代表。
去纽约的原因就是赶飞机需要,刚好看到有位朋友也在,所以就待了一晚,第二天才离开。这一次在纽约感受到很明显的就是戾气很重,充满资本主义的大苹果(纽约)因为贫富差距过大,出现了一位要搞社会主义的市长候选人,最终的选举结果将在11月揭晓。另一方面,纽约的基础设施也确实老旧了,公共设施缺乏维护更新,并且在难以承受的满负荷运行。待的一天坐了两次地铁,每次都出现短时的故障。凌晨6点钟,街上跑步的人已经绵绵不绝如过江之鲫。哥大的校园里,能感受到意气风发的学生们准备有一天挥斥方遒。总之,能感受到,纽约的普通人已濒临极限,社会的运转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失序。但这毕竟是纽约,优秀的人才依然会在这里汇聚,房价依然不断上行,十年前的青旅60美元一夜,现已涨到了120美元,住宿成本大幅上升的背后体现出实在的需求。餐厅的价格倒是还好,依然是十几美元可以解决一餐。
纽约之行匆匆,第二天就去了肯塔基小镇Bowling Green。这个小镇没有运营的机场,需要从隔壁的城市Nashville开车过来。临近这几个州都属于美国的农村,大乡下,有几个特点就是:收入比较低,宗教氛围浓厚。Bowling Green小镇有一些制造业,人口有八万多,移民人口占10%,主要人种还是白人,所以白人也从事着包括清洁在内的体力工作。但这个小镇一点也不单调,这里是乡村音乐的发源地之一,也举办各种特色的活动,包括瑜伽雕塑音乐会在内。到了周末,小镇上的人各自去各自的教会。
教会在美国中部的社会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Bowling Green小镇最流行的宗教是新教,包括了很多新教的支派,接下来是天主教、东正教。当然,所有这些都属于基督教,基督教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爱与平等的价值观,这让美国成为了独特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注重人和人之间的合作,成就彼此,坚持人人平等,不论种族一视同仁。而美国以外的世界,尤其是很多国家治理失败,社会信用丧失,民众互害,不平等、阶级,甚至是奴隶制依然普遍。当然这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值得思考的是价值观衍生出的不一样的国家竞争力。平等、赋能的社会更适合打造创新经济。可以预测美国的科技将继续引领全球,要探寻全球最前沿的科技公司,未来很长时间都要继续看向美国。为了补足制造业的劳动力需求,Bowling Green这个小镇从缅甸接纳了很多难民,尽管这样,美国的制造业显然依然无法做到降低成本,与全球竞争。反观迪拜这类阿拉伯国家,没有追求平等的心理负担,也不会假设人都是会合作的好人,而是用严密的法律和规则和强大的执法能力去运行这个社会,关于劳动力薪酬真实反映了这个世界不同人的不同价值,不论是最高端还是最低端都能对标全球相应的水平,所以阿拉伯人完全能打造下一个纽约,成为加密的交易之都,但是打造硅谷可能还做不到,没有平等自由的土壤。
值得一提的是,Bowling Green尽管是个人口只有几万的小镇,但也是藏龙卧虎的存在,就好比巴菲特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小镇居民。小镇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原因选择了小镇,都在默默打造屠龙刀,磨练没有用的技能,甚至不期待有用上的那一天。
一周多的时间,简单的走访了两个城市,因为美国实在太大了,所以这一番观察跟盲人摸象没什么不同。值的感慨的是,距离第一次来美国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美国依然是那个美国,中国却好似已经走了好长的一段路,这段路依然大雾弥漫,愈发惊险悲凉。
